<blockquote id="amesc"><option id="amesc"></option></blockquote>
  • <option id="amesc"><source id="amesc"></source></option>

    24小時咨詢熱線

    0511-85516777

    新聞中心

    News Center
    您的位置:網站首頁 - 新聞中心

    市經貿委負責人談我市肴肉業發展問題 肴肉業生產要整頓 工業化生產是必然

    發布時間:2016.01.05     新聞來源:m.searchinit.com

    最近,本報陸續刊發了記者撰寫的四篇有關我市肴肉業發展的報道,引起市經貿委高度重視。日前他們約請記者見面,就我市肴肉業發展談了看法。
      該委李學科副主任告訴記者,據不完全統計,目前我市有數十家肴肉生產廠家和作坊,而取得質監部門生產許可證的只有3家。食品安全涉及千家萬戶。目前經貿委正對肴肉業進行調查摸底,給有一定實力和規模的廠家一些時間加強整改,完善管理,讓他們領取生產許可證。調查摸底后,他們將對肴肉業進行整頓,無生產許可證的將依法予以取締。
      “但整頓、取締工作有一定難度,必須會同工商、質監、衛生、藥監等部門進行!崩顚W科說主要有兩方面難度:一是大多肴肉作坊都是季節性生產,流動性大,不易現場取證;二是這些小作坊生產的肴肉基本不在市場銷售,直接與飯店、酒樓“單線”聯系。飯店、酒樓的“****限度”追求利潤的行為,則助長肴肉生產小作坊“****限度”降低成本的心理。而在城區能承辦酒宴的飯店就有近500家,可見整頓難度之大。
      關于肴肉業發展,李學科說,“地方特色”既是優勢,也是劣勢。優勢是“越是地方的,就越是世界的”。劣勢是“地方特色”限制了消費范圍。就好比蘇北的捆蹄,在蘇北一帶極受歡迎,而在鎮江并不叫好。鎮江肴肉要做強做大,除了廠家和市民舉出的政策等制約原因外,銷售模式落伍也是一大原因。目前鎮江肴肉廠家的銷售都是以銷定產,與通行的大市場銷售不合拍。目前來看,鎮江肴業做強做大需有外來資金注入,與本地廠家聯手,做大規模,出擊市場。
      李學科特別強調,我市肴肉業發展壯大必須走工業化生產之路,否則難有作為。據了解,目前我市肴肉生產廠家除“源春”是工業化流水線生產之外,其余廠家均保持作坊式生產。作坊式生產的弊端主要有兩點:口味無法一致;產量受到限制。
      “源春”總經理吳元領告訴記者,肴肉生產的三個核心環節———腌制、煮制、起鍋,作坊式生產全憑制作師傅的感覺,比如腌制配料劑量的多少、腌制時間,煮制時間、起鍋等,這必然導致雖是同一師傅制作,不同批次的肴肉口味也會存在差異。而工業化流水線生產,則是將采集的生產數據輸入電腦,由電腦操縱腌制、煮制、起鍋等程序的完成,從而保證肴肉口味一個樣。
      吳元領說:春節期間,僅鎮江本地肴肉日需求量就在萬斤以上。作坊式生產以日均六鍋計,日產量約為4000斤左右,難以滿足需求,將有可能導致一些廠家“預先”生產,進而帶來衛生、安全隱患。工業化生產的“源春”,肴肉日產量達16000斤,從而保證了本地及外地市場對肴肉的需求,比如去年春節期間,上!按鬂櫚l”“樂購”等超市訂單50噸,今年下訂單70噸,全靠工業化生產予以產量和質量保證。
    關于申請地方品牌保護。李學科說:幾年前申請過鎮江肴肉品牌保護,因種種原因未獲批準。另外,肴肉雖是鎮江地方特色產品,但并不表示只有鎮江才能生產,限制其他地方生產肴肉不符合市場開放規則,也是做不到的。鎮江肴肉要發展,還是要靠企業生產出質優價廉的產品占領市場。    
    記者余寬平 發表于05年10月23日《鎮江日報》
    本文共分 1

    色橹橹欧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
    <blockquote id="amesc"><option id="amesc"></option></blockquote>
  • <option id="amesc"><source id="amesc"></source></option>